以下文章來源于汽車營造社 ,作者昆明論壇
出品 | 汽車營造社
編者按 | 2023 年 8 月 11 日,第二十屆搜狐汽車營銷首腦風暴·昆明論壇成功舉辦。本屆論壇以“同懷信廿,奔赴美好”為主題。身處千載難逢的變革時代,中國汽車行業(yè)大浪淘沙,但未來可期。汽車人唯有同懷信廿、勠力同心,才能逢山開路、遇水搭橋?;顒蝇F場,近百位汽車營銷首腦、頂級專家學者與產業(yè)戰(zhàn)略決策者齊聚一堂,共話美好。
會上,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(yè)分會會長、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(yè)商會會長王俠發(fā)表了致辭。

以下為王俠致辭全文:
尊敬的各位新老朋友,大家下午好!
立秋剛過,但夏天的熱度并未褪去。對我們汽車人來講,市場的壓力也并未消除我們思想的熱情。今天我們相聚于滇池之濱,參加第二十屆搜狐汽車營銷首腦風暴,機會實屬難得,意義非同一般。
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后,汽車產業(yè)迎來了一輪持續(xù)高增長。2004年,我國汽車產銷量剛剛突破500萬輛,到2009年就突破1000萬輛大關,首次躍居全球第一;2016年后,總體市場進入微增長階段,但新能源車逐漸開始發(fā)力,2020年新能源車銷量還只有130多萬輛,2021年以來,新能源汽車迎來黃金發(fā)展期,產銷量占據全球半壁江山,滲透率迅速逼近30%。而在電動化方興未艾的同時,智能化浪潮又撲面而來。可以說,我們在一起首腦風暴近20年的這段日子,正是我國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生歷史性巨變的日子。
正是基于這樣的產業(yè)背景,我認為,在新的汽車時代要做好營銷工作,必須處理好幾大關系。
首先,要處理好油車與電車的關系。
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28%,而且價格也開始攻入燃油車的價格區(qū)間,“油電同價”讓燃油車與新能源車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,無論是A級車、B級車還是豪華車細分市場,都開始“短兵相接”。繼新能源之后,智能化也接過了產業(yè)變革的接力棒。有機構預測,近10年中國汽車軟件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7%左右。今年上半年,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標配搭載L2及L2+輔助駕駛的新車占比已經超過1/3。是堅定的All In新能源,還是燃油、新能源兩手抓?燃油車與智能電動車之間的產品如何布局、資源又該如何協(xié)調?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。
其次,要處理好量與質的關系。
自2016年以來,我國汽車銷量已經連續(xù)徘徊7年徘徊在2500萬-2900萬輛之間,波動范圍只有百分之十幾。這意味著,高增長已經成為歷史,我們必須做好從高速發(fā)展向高質量發(fā)展轉型的大文章。
近幾年,雖然有一批自主高端車型的價格突破了30萬元天花板,個別車型甚至超過百萬元,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均價也從十年前的六、七萬元一路增長到現在的十三、四萬元,但仍然只有德系車的一半左右,并且略低于韓系車。今年以來,中國汽車市場掀起了幾輪嚴酷的價格戰(zhàn),用打價格戰(zhàn)拉動銷量,這本無可厚非,但如果到了賠本賺吆喝的程度,則是不可持續(xù)的。尤其是新能源車,滲透率都快30%了,銷量都千萬級規(guī)模了,仍然大面積虧損。如何讓新能源車盈利,也是一道高難度的必答題。
第三,要處理好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關系。
從2020年起,中國汽車出口開始爆發(fā)式增長,幾乎每年保持100萬輛以上的增長。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繼續(xù)猛增,達到234.1萬輛,位居全球第一,預計今年將會達到500萬輛。2018-2022年,我國汽車出口均價從1.29萬美元上漲到1.89萬美元,增幅高達50%。2022年,中國汽車整車產品進出口金額首次實現順差。量價齊升間,我國已經完成了從國內市場為主到國際、國內雙循環(huán)的蛻變。但是目前我國汽車出口量占整體銷量的比例還不到20%,遠遠低于日本、德國等汽車強國,說明我國的汽車出口潛力依然十分巨大。
當然,中國汽車出口也不可能一帆風順,隨著量的劇增,相關國家也會出臺各種保護措施,準入門檻和成本也會水漲船高。比如最近歐盟新提出的《新電池法》就值得我們高度重視。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實現兩個市場的雙豐收,同樣是一道復雜的戰(zhàn)略難題。
第四,要處理好“拿來”與“拿去”的關系。
在合資的黃金時代,中國汽車以市場換技術的形式實現了高速增長。但時至今日,在智電趨勢之下,我國汽車市場已經從“單一輸入”轉變?yōu)椤半p向輸送”的多元化發(fā)展格局,前不久引起廣泛關注的兩期中外車企合作案例,便是自主品牌車企在電動化、智能化等新興技術領域為合資、外資車企反向賦能的生動寫照。
今年上半年,我國乘用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達到53.1%,這也是自主品牌首次實現半年度市場份額超50%。雖然在技術和市場層面,自主品牌都已經強勢崛起,但合資品牌的體系能力、技術儲備、綜合實力仍然不可小覷??鐕嚻?、合資車企與中國車企在多領域的雙向合作和資源整合,既“拿來”、又“拿去”,將為汽車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增添新動能。
剛剛報出的7月份汽車銷量雖然同比略有下降,但1-7月的增長還是比較明顯的。我相信,隨著中央與地方促消費政策的不斷加碼,中國這個超大市場的韌性和發(fā)展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。
最后我想強調一下,營銷的套路千千萬,但營銷最終拼的還是產品技術而不是營銷技巧,是體系而不是關系,是后勁而不是捷徑。只要我們處理好上述幾大關系,堅持長期主義,一定會戰(zhàn)勝前進中的困難,創(chuàng)造新的佳績。
我的分享就到這里,謝謝!